制革廢水處理案例
一、制革廢水的來源和主要污染物
皮革加工是以動物皮為原料,經化學處理和機械加工而完成的。在這一過程中,大量的蛋白質、脂助轉移到廢水、廢渣中:在加工過程中采用了大量化工原料,如酸、堿、鹽、硫化鈉、石灰、鉻鞣劑、加脂劑、染料等,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廢水之中。制革廢水主要來自于準各、鞣制和其他濕加工工段。這些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液多是間歇排出,其排出的廢水是制革工業污染的最主要來源,約占制革污水排放總量的96%。
制革污泥主要產生于制革生產過程中,以及所使用的原材料。制革污泥主要來源于浸水、浸灰和鞣制等制革生產工段。按目前我國制革行業每噸原料皮用水100-120噸的傳統鞣制方法計算,綜合廢水中總懸浮物固體濃度在2000-5000mgL之間。制革各工段廢水特征結果如下表所示。
二、制革廠廢水特征
1.水量大。一般情況下,每加工生產張豬皮約耗水0.3-0.5噸,生產加工一張鹽濕皮耗水1.5噸,生產加工張羊皮約耗水0.2-0.3噸,生產加工一張水牛皮約耗水1.5-2噸.根據產品品種和生胚類別的不同,每生產原料皮需用水60-120噸。

2.水量和水質波動大。水量和水質波動是制革工業廢水的又一特點。制革加中的廢水通常是間敬式排出,其水量變化主要表現為時流量變化和日流量變化。 (1)時流量變化由于皮革生產工序的不同,在每天的生產中都會出現生產高峰,通常一天里可能會出現5h左右的高峰排水。高峰排水量可能為日平均排水2-4倍。
(2)日流量變化根據操作工序的時間安排,在每個周末,準備工段的皮以前各工序可能停止,因此,排水量約為日常排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,而周日排水則更少,形成每周排水的最低峰。
(3)水質變化。皮革廢水水質同水量變化一樣差異很大,隨生產品種、生產皮工序交錯而變動。如某豬皮制革廠,綜合廢水平均COD值為3000-4000mg/L,BOD值為1500-2000mgL,由于工序安排和排放時間不同,一天中COD值在300gL以上的情況會出現45次,BOD值在2000mgL以上的情況會出現三次。綜合廢水pH值平均為7-8,而一天中pH值最高可達11,最低為2左右,水質變顯示出污染物排放的無規律性。
3、污染負荷重。皮革工業污水堿性大,其中準備工段廢水pH值在10左右,耗氧量高,懸浮物多,同時含有硫、鉻等。皮革廢水水質情況見下。 P H 值 | 懸 浮 物 | 三 價 鉻 | 硫 離 子 | COD | 色 度 | 氯 離 子 | B O D |
8-10 | 2000- 4000 | 80-100 | 50-100 | 3000- 4000 | 800- 3500 | 2000- 3000 | 1500- 2000 |
三、制革廢水處理工程實例
某制革廢水處理規模為1200方/天,使用微點環保水處理劑廢水原水及出水數值見下表。
| C O D | B O D | 懸 浮 物 | 硫 離 子 | 總 鉻 | P H 值 |
原 水 | 2300 - 2800 | 1000- 1400 | 2800 | 90-120 | 80- 120 | 10- 11 |
出 水 | 100 | 60 | 100 | 1.0 | 0.5 | 6-9 |
工藝流程圖如下

該廢水工藝總投資金額為330萬元,年運行費用月65萬元單位處理成本為1.6元/立方。改工藝中主要用到的化學原料有石灰,片堿、硫酸亞鐵、硫化鈉、聚合氯化鋁、聚丙烯酰胺等。